匈奴多年来一直是汉朝的心腹之患,从高祖开始,到武帝,到宣帝,为了这个恶邻操碎了多少心,牺牲了多少生命,耗费了多少民财。而匈奴,也未必好过。...
在古代军事历史爱好者的圈子里面,汉代兵器制造似乎并不是一个最热门的选题,跟汉代军事史相比,前有多彩纷呈百花齐放的春秋战国,后有三国至魏晋都是席卷整个中国并且长时间全地域的广阔战争长卷,而汉朝军事热点似乎就只有汉匈战争,其实汉代兵器制造和性能也是一个不容也不应被忽视的重要环节。
...
1912年,王必成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的一个贫苦农民之家,少年投身革命,1928年参加当地赤卫队和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红军,第二年 入党,始终战斗在红四方面军各个时期,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川陕苏区历次反"围攻"和举世闻名的长征,三次过草地。...
刘表称他:异度之计,臼犯之谋也。,而曹操在获取荆州之时却感叹: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他就是三国时期身在刘营心在曹的著名挺曹派人物蒯越。...
宋朝政体并非皇权专制,君权、相权、台谏权各有分际,权力的运行自有程序与制度可遵循,自然也就用不着在一个理性化的权力结构中,突兀地设置顾命大臣摄政。...
陆游的小儿子陆子遹在江苏溧阳当过县长,那时国库花销巨大,为了自己的政绩,这个“聪明”的县长也打起了“土地财政”的主意。...
作为皇帝的中央巡视组,监察御史分巡地方、风闻奏是、纠察百官,是中国五千年反贪史的精华所在。但若是监督他人的御史自己贪腐,皇帝又该如何处置?...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此时从长安到葱岭,已无匈奴威胁,一路通畅。张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遗之他国。...
遭贬官员从朝堂下来,连家都不能回,就被押接出城向贬地奔行。遭贬家眷也得随行。...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前后,关中大儒吕大钧在家乡蓝田县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乡约,史称“吕氏乡约”或“蓝田乡约”。...
汉初母系政治强势,朝野或能接受女主,然汉武"明堂辟雍"之后,母系势力失落近三十年,无论内朝外朝,俱为成熟的官僚体系所掌控,制度不允许,舆论更不允许,小小赵钩弋即便做了太后,又何能为哉?
...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盛世”,都同统治者注重实行“德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公历7月11日),郑和率领27800多人,分乘208艘木制帆船,由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始了持续28年之久的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因此而彪炳于史册。...
缺乏限制的权力必然走向失控,风闻言事也很快成为群臣党政倾轧的工具。明代虽然将御史"得以风闻言事,激浊扬清"写入成文法典,却也明定"风宪官挟私弹事,有不实者,罪亦如是",不能信口开河。
...
人是铁,饭是钢,李自成一顿不吃心也慌。农民起义军是怎样筹措粮草的呢?除了抢掠官府之外,他们很多时候还要把手伸向自己的同胞。...
王夫之以此誉她为“哲妇”,用意还是中肯的,尽管有“好名而名成,工于言而言传”的前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分裂为两个占领区:苏联和美国占领区。根据国际条约,在外国军队撤出后应举行全国大选。但是,在共产党和亲美力量在全世界对抗的情况下,这些条约并未履行。...
第一次战役 早在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孙权远离中原的残酷争斗,已经开始向海上发展。公元227年,孙权在东治(今厦门)训练能出远海作战的水 师,并建造大型战舰数百艘。...
在弱肉强食的中国封建社会年代,战争成了各路霸主争夺地盘和扩大势力的最有效手段。...
朝鲜半岛政权长期以来有对中国事大的传统,1392年朝鲜王朝建立后,即向中国明朝称臣,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此后一直保持宗藩关系,事大主义也是朝鲜王朝的基本国策之一。...